设为首页 |  中文 |  English

内容检索:

关于举办南昌大学第十一届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的通知

各学院(系):

为夯实大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一个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展示与交流平台,推动我国高等学校实践教学改革,中国化学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决定于2020年8月在青岛举“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设计大赛。为我校参与本届大赛选拔优秀人员,并培养我校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经研究决定,特举办南昌大学第十届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举办单位

主办:南昌大学化学学院基础化学实验中心

二、参赛对象

南昌大学在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本竞赛参赛者可为个人或团体,团体参赛最多三人组队。

三、竞赛内容

参赛项目应符合本科生实验教学或者科普宣传要求。竞赛内容分为以下三类:

1)新创实验设计

是指把反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科研成果设计为适合本科生实验教学的基础实验、综合实验。所提交的新创实验要经过反复验证,确保可重复,时长适宜教学(基础实验小于8小时,综合实验小于24 小时)。

2)已有实验创新设计

是指改革现有教学实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或者教学手段,对已有实验重新进行有创意的设计,使之更贴合现代化学学科发展,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3)科普实验设计

科普实验要求内容反映化学之趣、化学之美、化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等。提交的作品需符合安全、绿色、趣味、易操作的要求,便于公众操作并能给公众留下深刻印象,有助于公众了解和正确认识化学,激发青少年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为了提倡鼓励大学生创新思维,参赛作品都必须来自于同学们自己想法,不存在任何版权争议问题。一旦发现只是简单抄袭,无任何自己创新内容,一律取消资格。

四、竞赛安排

1、初赛:请参赛同学依据上述竞赛要求及后附的评分标准设计一个有创新性、可操作性的实验项目。按照规定格式提交实验报告,截止日期2020年3月15日。

提交方式:所有参赛队伍均通过qq群(928684961)报名,后续相关通知将在QQ群公告栏中公布,请各位参赛同学及时关注QQ群群公告。竞赛委员会学生委员联系方式:

王明明手机号码:19979200318 QQ:2387854904

手机号码:13870931455 QQ:2497064364

白永菊手机号码:13595585149 QQ:1809902165

2、评审:由专家对初赛作品进行盲评排序,遴选24组队伍参加决赛。进入决赛队伍2020年4月25日前提交实验可行性的佐证材料(实验视频、文献、实验数据、PPT等)。不递交实验可行性佐证材料的自动放弃获奖资格。

3、决赛:决赛拟于2020年4月30日以现场答辩的方式进行,参赛同学根据自己的参赛作品准备好10分钟的口头报告PPT相关的实验佐证材料。

五、奖励办法

本竞赛设立等奖1组等奖2组,等奖5组,优胜奖10组,由主办单位颁发证书和奖金等奖以上获得者推荐参加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设计大赛华赛区选拔赛培训营。

附件:

附件1:南昌大学第十届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报名二维码

附件2:南昌大学第十届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初赛评分标准

附件3:南昌大学第十届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初赛实验报告标准格式

化学学院基础化学实验中心

                                                         202016

附件1:南昌大学第十届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报名二维码

05fad7a357ccb336b3fc74b2494f1d5.jpg

附件2:南昌大学第十届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初赛评分标准

评分项目

评分细则

分值

得分

实验目的性

准确、简练地表述实验设计目的,具有一定的社会,科研或教学意义。

5

实验科学性

1.实验原理简单,准确

5

2.实验方法合理,图表相辅,实验数据翔实可靠

5

实验操作性

实验可操作性强;

所用仪器和试剂为实验室常规,或容易购买;

实验操作耗时控制在2-4小时为最佳。

35

实验安全性

实验方案符合环保标准;

能指出实验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出现危险时的应对措施,并具备相应的防范措施

10

实验创新性

1、实验原理科学、可行,符合化学实验改革要求。

30

2、设计新颖、实用,充分修正原实验的不足之处,突出实验效果。

3、实验装置较简单,操作方便。

实验推广性

实验设计易在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中推广使用

10

附件3:实验作品模板

中文题目(三号字,中文宋体加粗,英文 Arial 加粗)

参赛选手:选手 A(王文亮),选手 B,选手 C(小四号宋体居中)

摘要:要求简明、确切地阐述所提交的作品希望解决的教学问题及意义、主要的创新性内容及结果。摘要中尽量不使用复杂化学结构式、图片和公式。(中文用小五号宋体, 英文用小五号Arial字体。摘要字数限制为200–400字。)

关键词:关键词1;关键词2;关键词3;关键词4 (3−5个,小五号宋体)

Title in English(Arial 加粗)

Author A (WANG Wenliang), Author B, Author C (Arial,五号字)

Abstract: A single paragraph of about 200–400 words. (英文摘要的含义应与中文摘要一致,但不应逐字翻译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尽量使用简单句,避免使用复句套复句的超长语句。小五号Arial字体)

Key Words:Keyword1; Keyword 2; Keyword 3; Keyword 4 (3−5个,中、英文关键词一一对应,小五号Arial字体)

1 引言(中文宋体加粗、小四号)

引言应开门见山、切入正题。内容包含 1)作品所希望解决的问题(或推荐的理论、技术、教学新方法等)及其教学意义;2)围绕该问题研究(或应用)的背景情况及其目前已取得的进展;3)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做法等。

正文固定行距15 磅,中文宋体、英文及数字 Times New Roman,五号字。

2 实验部分(中文宋体加粗、小四号)

2.1 实验原理(中文宋体加粗、五号)

2.2 试剂或材料(中文宋体加粗、五号)

列出试剂纯度、制造商等基本信息,必要时列出关键溶液的配制和保存方法及注意事项。

2.3 仪器和表征方法(中文宋体加粗、五号)

列出仪器型号、制造商等基本信息,正确表述分析测试方法(如制样方法、测试条件等)

2.4 实验步骤/方法(中文宋体加粗、五号)

给出详细的实验步骤/方法(按此实验步骤能够得到可重复的结果,如涉及改装、自制等非标准实验装置,要求给出实验装置图)。

正文固定行距 15 磅,中文宋体、英文及数字 Times New Roman,五号字。

3 结果与讨论(中文宋体加粗、小四号)

各个论点应围绕实验结论按照一定逻辑顺序和关系逐次论述。对每个论点,要求论据表述清楚,数据详实,运用论据支持论点的依据要充分,结果令人信服。必要时,应该通过展开讨论,实事求是,客观科学地评价所得实验结果。论述和讨论要求突出实验的独特性和创新点,图表结合,表达直观,文句简练,逻辑清楚,具有一定的独立的思想性。另外还要求有效数字准确,图、表规范、美观。

正文固定行距15磅,中文宋体、英文及数字 Times New Roman,五号字。

4 结语(中文宋体加粗、小四号)

结论部分给出实验取得的结论及创新点,但不应简单重复摘要和前言中的内容。固定行距15磅,中文宋体、英文及数字Times New Roman,五号字。

正文固定行距 15 磅,中文宋体、英文及数字 Times New Roman,五号字。

5 创新性/特点/特色声明(中文宋体加粗、小四号)

不多于3条,每条不超过30字。

正文固定行距 15 磅,中文宋体、英文及数字 Times New Roman,五号字。

参考文献(中文加粗、小五号。具体引用格式参考附件3写作说明)

注意事项:

论文报告字数控制在 6000 字以内(不含图表),需提交 word PDF 两个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