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中文 |  English

内容检索:

学院简介

化学化工学院简介

南昌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肇始于1958年成立的江西大学化学系和江西工学院化工系,是学校最早设立的理工院系之一。

学院现有化学系、应用化学系、化工系和基础化学实验中心、综合实验中心5个二级教学单位,并拥有江西省新能源化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环境与能源催化重点实验室、江西省药食同源植物资源高值化利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高分子能源材料工程实验室、江西省稀土前驱体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分子铁电化学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拥有国际有序物质科学研究院、高分子及能源化学研究院、稀土研究院以及应用化学研究所、稀土与微纳米功能材料研究中心5个科研院所

学院现有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和制药工程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其中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3个专业先后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化学、应用化学入选首批江西省5星级专业;拥有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材料与化工(化学工程)、生物与医药(制药工程)2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南昌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是中国化学会理事单位和江西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单位。南昌大学化学学科为江西省高校学科联盟首批牵头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是江西省高水平重点学科并入选江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31人,其中教授66人,副教授45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86%。学院现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2人、教育部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5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国家重大人才计划1人,国家重大人才计划青年人才项目2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宝钢优秀教师3、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近年来,涌现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带头人、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高校井冈学者、“双千计划”、省金牌教师80人。

学院科研成果丰硕,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数量方面一直位列全校前列。近五年来,学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0余项,包括重大项目1项(江西省首次)、重点项目3项、优青2、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3项,并获批国家重点研究计划项目2项;学院教师以第一通讯单位在Science、Proc. Natl. Acad. Sci. U.S.A.(PNAS)、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Nat. Commun.Sci. Adv.Adv. Mater.、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800余篇,研究成果获评“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此外,学院各科研团队累计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5项。根据美国ESI(基本科学指标库)公布的数据显示,南昌大学化学学科进入世界高水平行列,ESI全球学科排名由2017年底的前5.2‰进入2024年4月的1.53‰,位居学科世界500强297位,2023全球化学学科自然指数排名93位(全国第50位)。

学院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办学方向,传承“崇化善学、秉德笃行”学院精神,坚持“一流定位、国际视野、名师引领、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努力把学院办成具有一流基础教育教学水平、一流科研创新研究实力,培育“顶天立地”、德才兼备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教学科研培养基地。在本科教学第一线,学院拥有一批具有丰富经验、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学团队。近五年,获批国家级、省级精品优质课程十余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2项;承担省级教改课题35余项;获得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1项,省级金牌教师1人。学院连续多次荣获南昌大学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一等奖和南昌大学本科专业综合评估一等奖。学院已培养一大批优秀校友:定蕃谢明勇教授先后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安平教授当选德国工程院院士;胡云行教授当选加拿大工程院院士;4人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5人次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人;教育部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1人。学院累计培养了一万余名化学化工专业人才。

学院是学校重点培育的党建标杆院系之一,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全国党建标杆院系建设名单。现有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教育部及学校重点培育“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项目1个,校“1+8+N”寝室导师制党建特色育人基地1个。

学院现有在校生1815人,其中研究生767人(含博士122人),本科生1048。学院大力推行党建+“1+8+N”寝室导师制,推行“名师引领的流动党组织生活”新模式和“党建+智汇化学”本科生科研训练引领计划。近三年来,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0%左右,考研升学率40%左右。学生荣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赛、化学实验创新大赛等国家级及省部级以上奖项累计100余项(人次)。

在服务社会发展方面,学院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与知名企业进行合作办学、与企业研发团队共同进行关键技术的攻克、共同开发产品,近年来,10余个课题组已进行2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学院设有腾鼎奖学金、生益奖(助)学金、三鑫奖学金、广源化工奖学金、化工校友奖学金等多种奖(助)学金资助项目,累计奖助基金近百万元,受益面已覆盖全院各系、各专业、各层次学生,成为全校院级层面校友资助类奖助学金最多的学院之一。

同时,学院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学院开展Summer School集中授课(已成功举办4期),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际高校联合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并邀请海内外专家来院开展“智汇讲坛”系列学术论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如今,学校已开启“作示范、勇争先、创一流”新征程,学院正朝着创建一流学科和一流高水平学院目标努力奋进。

                 (20244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