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中文 |  English

内容检索:

邓勇辉

  邓勇辉,优青、教育部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

1996-2000 南昌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专业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

2000-2005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硕博连读,获理学博士学位

2005-2011 复旦大学博士后,副教授(2007-2011

2009-2010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访问学者

2011-至今 教授,博导

学术任职

中国化学会会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会员,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理事

美国科学出版社Advanced Porous Materials 期刊副主编,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执行副主编

澳大利亚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 ARC)基金国际评审专家(Assessor),日本科学促进会World Premier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Initiative 海外评估专家

倡议发起了" 第一届化学与材料前沿学术研讨会(FSCMS-1" 并共同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1]

共同担任国际会议201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Manufacturing and Materials (ICAMM 2017) 大会主席 [2]

担任Adv. Mater.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顶级材料与化学刊物的论文审稿人

研究方向

12000-2005 期间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

-- 热固型高分子、嵌段共聚物、高分子功能微球

-- 活性自由基聚合、乳液聚合等高分子合成化学相关研究工作

22006年以来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

-- 基于新型高分子嵌段共聚物为模板的功能多孔结构材料的合成及其在催化、传感方面的应用

-- 基于超分子诱导表界面可控组装的功能核-壳纳米多孔材料的合成及其在生物医学、催化方面的应用

科研项目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 以及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新教师类)各一项

主持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上海市科研创新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博导类)、陶氏化学合作课题等

作为学术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以及科技部973课题等项目的研究工作

学术成绩

从自下而上 "bottom-up"的化学合成出发,将有机高分子聚合物的可控制备与介观结构材料的超分子表/界面组装合成相结合,发展了多种用于合成具有可控结构和优异性能的功能多孔材料的新方法和新策略,合成了一系列具有新型磁学功能、传感特性和高催化活性的功能多孔材料。

已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论文他引频次超过6000次,H 指数为44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共70余篇,其中发表在Chem. Soc. Rev.J.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Adv. Energy. Mater.IF > 10 刊物的论文30余篇, 单篇研究论文最高引用达980次,引用频次超过100的研究论文共计23, 引用频次超过200的研究论文共计9, 先后近20篇论文入选ESI Highly cited Papers2014-2016连续3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用学者榜单(材料科学)。

申请中国发明专利32项,其中18项获得授权。

第一作者参与撰写中、英文学术论著各一个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