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孙成华教授学术报告
2019年6月18日,来自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孙成华教授在南昌大学化学学院三楼多功能厅为化学学院师生做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
孙成华教授2007年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材料学博士学位,随后加入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2012年先后在瑞典皇家理工、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大学以访问博士后学习,2013年正式加入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化学系,2017年转入斯威本科技大学获副教授,终身教职。孙教授研究团队长期从事计算机辅助材料设计,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设计高性能催化剂,广泛用以清洁能源与环境领域。目前孙成华博士在知名期刊上已发表170篇SCI论文,论文引用11000余次,单篇最高引用3000余次。2008年,通过密度泛函扫描技术发现氟元素能使得锐钛矿TiO2的活性面稳定性发生反转,使以往难以获得的001面变得稳定,从而在实验上首次获得进47%的高活性面(Nature, 2008; JACS, 2009)。近年来基于计算机模拟,提出了全新的催化剂,用以石墨烯的规模化生产,在实验室公斤级中试。近期,其团队又提出2D室温常压合成氨,并取得了一定突破,相关论文发表在著名的Energy Environmental Science (理论预测,EES, 2016; 实验研究,EES, 2017)。基于‘向大自然学习’的思想,通过计算模拟来理解酶催化的机理,并转化为新的设计理念(ACS Catalysis, 2016)。在纤维素降解酶的作用机理方面,提出具有酶催化特性的无机催化剂,尝试实现低温常压降解生物质,获得煤、气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品。
孙成华教授的主题是计算机辅助设计新能源材料。本报告立足计算机模拟与计算,通过结合当今最新的计算技术,针对性地辅助新能源材料的设计与合成,例如光解水制氢、储能材料和绿色合成氨。通过这些研究案例的介绍,具体展示如何高效地识别甚至从头设计高性能材料。计算结合实验,能极大提高实验工作者在新材料研发方面的成功率。
在报告结束后,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踊跃积极,围绕报告中提出计算模拟来指导实验的操作及相关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感兴趣的问题,为大家一一解答。孙成华教授一场精彩的报告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落下帷幕。